少儿考级网 > 反垄断 > 正文

三百官媒围剿与千亿骗补背后的民企血泪

2025-07-23 16:39:14
52

回忆二十年前,2002-2006年,以现任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朱从明为代表的“达官贵人”,为了部门垄断利益,利用职权消灭了我国民办才市的领头羊——江苏英才人才市场,并一手制造出震惊全国的千名毕业生黑户事件。

二十年后,2022年4月23日,一场针对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的剿杀,在行政权力加持下再次拉开帷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考试中心公然违反《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网站域名管理的通知》,冒用人社部二级域名,建立2个“山寨证书”栏目,联合27家官办发证机构发布74篇侵权文章。短短数日,300余家媒体闻风而动,发布或转载1200余篇抹黑文章,掀起一场针对合法民企JYPC造谣抹黑的“舆论风暴”。

在此之前,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朱从明亲自领导,江苏全省人社系统组织3708家无资质机构滥发山寨证书,骗取国家财政资金和职工失业保险金的违法乱纪行径,在中华大地已经触目惊心!足足上演了一场阳奉阴违的惊天闹剧。

三年过去,这场由行政权力主导的所谓全国范围内的“山寨证书治理”行动,其治理对象竟仍然只有一家民营企业——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李鬼打李逵”的荒诞剧,在以朱从明为代表的人社系统高官们的导演下持续上演。

 

01
行政特权加持下的舆论绞杀

违规操作制度化:通过工信部政务服务平台查询可见,人社部下属事业单位违规使用未备案的二级域名:osta.mohrss.gov.cn被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用作“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cpta.mohrss.gov.cn被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用作“中国人事考试网”。这种行政主体与事业单位混同的操作,为权力寻租埋下伏笔。

系统性名誉谋杀:在侵权风波中,所谓的“官方声明”实为行政施压的产物。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利用部属事业单位身份,强令学会、协会及高等院校发表“不与JYPC合作”的声明,通过各省人社系统收集JYPC合作单位信息,直接向合作院校施压,意图将JYPC彻底孤立。

刑不上大夫:1511万元——这是国家税务总局江苏省电子税务局系统披露的,截至2023年底JYPC因侵权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而合作院校及培训机构的间接损失,已达数亿元量级。这一数字远超刑法第221条“损害商业信誉罪”50万元的刑事立案门槛。

 

02
制度腐败构筑的垄断牢笼

人社系统垄断利益集团精心设计了排他性制度陷阱:

备案制变行政许可:以“备案”名义设置市场准入壁垒,招募3.6万家无资质的“第三方培训评价机构”组成垄断利益集团。在官方声明中宣称“不在人社部门备案就是国家不认可”,公然对抗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精神。

财政补贴选择性输送:26年来,资质齐全的JYPC从未获得任何财政补贴,而大量无发证资质的“嫡系机构”却持续获取资金支持。这种系统性歧视政策扼杀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生态。

国家级诈骗团队:当权力与资本结盟,诈骗国家财政资金和职工失业保险金,便成为规模化产业。《国务院2022年度审计报告》揭露:仅抽查23个地区334家培训评价机构,就发现通过篡改成绩、“放水”考试等方式滥发证书近14万本,骗取财政资金1.23亿元。按全国3.6万家人社系统备案的机构推算,系统性骗补金额高达1980亿元,滥发假证多达2.26亿本。庞大的财政吸血网络和国家级诈骗团伙,骇人听闻!

 

03
司法困境折射维权绝境

面对侵权,JYPC在南京市发起276宗名誉权诉讼,却陷入“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的司法泥潭。起诉三年,法院开庭审理的只有16起,不足以JYPC为原告的名誉侵权案件网上立案数量的6%。

首先是罪证确凿难立案。尽管侵权文章仍在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的官网上悬挂,直接经济损失远超立案标准,且符合“利用媒体公开损害商誉”的刑事立案条件,但法院不愿转公安局和检察院刑事立案调查。

其次是维权成本不堪重负。取证需对抗行政系统的证据封锁,损害评估遭遇“无形损失认定”难题,诉讼过程面临官僚主义干扰。“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困境在行政权力加持下被无限放大。

更深层的腐败已渗透系统骨髓。2019年,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工作人员贺某在“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考试中受贿25万元为考生加分,最终获刑三年。此案仅是冰山一角,却揭示了人社系统从资格考试到证书发放的全链条腐败可能。

 

04
中央改革东风下的破局之道

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时,政策曙光已然显现。

法律武器已出鞘:2024年8月1日施行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及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为打破行政垄断提供制度利器。

专项行动清毒瘤:中央网信办“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剑指利用谣言诋毁企业的行为,建立涉企侵权信息快速处置机制。

当务之急在于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侵犯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的行为实行同责同罪同罚”的要求,将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和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及其垄断集团纳入刑事侦查范围:以损害商业信誉罪追究抹黑行动责任人员;以诈骗罪彻查千亿骗补产业链;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清理考试认证系统蛀虫。

证书印刷机的轰鸣声中,人社部门违法备案的3.6万家无资质的所谓培训评价机构,正以每年数千万本的速度生产着“山寨证书”;财政资金的洪流通过虚假培训、篡改成绩的管道,源源不断地注入腐败集团的钱袋。

江苏英才职业技能鉴定集团堆积如山的诉讼卷宗,与南京法院寥寥无几的司法判决形成刺眼对比。官办发证机构将合法合规经营26年之久的民办发证机构JYPC全国职业资格考试认证中心,诬陷为“假、骗、山寨、国家不认可、扰乱市场秩序”,南京的法官们竟能集体一致表态:善意监督,不属于侮辱性言辞。

体制内腐败的最终代价,不仅是一个民营企业的1511万损失,更是整个社会对公平正义的信仰。当官僚机构可以肆意将民企污名化为“山寨”,当千亿财政资金在监管眼皮下被蛀蚀,当人民法院在行政特权前选择性失明,我们失去的何止是一个JYPC。清除寄生在全国人社系统,特别是江苏省人社体系中的腐败毒瘤,已不仅关乎营商环境,更是一场守护党的执政根基的生死之战。

 

中央第五巡视组已进驻江苏和南京。让我们翘首以盼:正义和光明,就在眼前!

近期热点